背景概述
討論目的:新型態的教學工具對學生的影響與成效
參與人員:實際上在使用線上教育平台的老師、開發者
個案討論:均一歸納出來的 Persona
Persona 人物誌
目的是讓人真實的感受到使用者,增加開發團隊的同理心,協助解讀行為和需求,更關注在使用者和產品互動的方式與情緒。與其說是定義目標對象,倒不如說是過程中的一個資訊視覺化工具。協助大家在討論的過程中,盡量進入人物的感受與體驗。
學習態度
- 快速學習:像是考古題、速解,想得到考試成績不用懂也可以。
- 慢速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習動機
- 理解差異:理解到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學習速度,可以用不同的速度前進。
- 找到自信:學著從容易的部分開始一步一步前進,找到阻力最小的方式累積成就。
- 維持專注:乾淨的引擎才有力量,心靈也是,心思有空間也才可以放進去新東西。
- 重要貢獻:從接受知識的人成為分享知識的人。
- 自主選擇:學習成為一種選項。
學習環境
依照特性分組進行:
- 講者互動
- 同儕互動
- 自己學習
依照進度各自學習:
- 導入資訊系統,前後測評估,自行選擇難度
未來的教育
- 促進溝通:通訊軟體
- 學習社群:Facebook 社團、讀書會
- 即時回饋:資訊系統回饋
- 個人化學習:按照個體學習速度前進
- 無邊界學習:網路教學與練習
幾個有名的平台
- 均一
- 達學堂
- Quizlet
- Zuvio
案例分享與討論
- 行為優化:透過引導的方式,讓問題是被發現而非被指出。像是:
- 垃圾無法投到垃圾袋中,請大家討論出好的方案。
- 排隊去科任課,上課前班長要集合困難,過去學生可能會很吵,大家一起想出可以講話又可以準時到的方法。
- 思考方法:我們能夠協助 XXX 在 XXX 情境達成 XXX 的目的,將討論的結果,用八格漫畫去說好一個完整的故事。
- 偏鄉學生:家庭功能不足,從陪伴與較低侵入感的學習系統開始培養學習習慣與信心。
- 城市學生:有資源,所以可以藉由提供工具、給予機會進行組織溝通、口語表達的機會。小學生討論海洋廢棄物,主題太大的時候,怎麼找到開始的方法、蒐集資料、收斂資訊、組織與口語輸出?
- 習慣與感受:家長的溝通,好事跟壞事都進行溝通,避免從行為上養成來自老師的訊息就是不好訊息的習慣。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拍拍手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