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astic Cloud Enterprise 維運與除錯 維運節點及高可用性的系統架構

me
林彥成
2020-09-27 | 4 min.
文章目錄
  1. 1. Elastic Cloud Enterprise 維運與除錯
    1. 1.1. ECE 基本維運除錯
    2. 1.2. High Availability
      1. 1.2.1. ECE 配置可用區域
      2. 1.2.2. 建立 Depeloyments
  2. 2. 結論與建議

Elastic Cloud Enterprise 維運與除錯

這篇文章會示範如何透過 Elastic Cloud Enterprise 配置高可用性 (High Availability) 的系統架構,透過架構設計來消除單點故障的影響來提升網站的可靠性。除錯其實就是維運團隊的日常任務,當然有些公司的維運可能只會

  • 重開虛擬機加重啟服務
  • 寄信然後跟主管一起用嘴高光負責的 RD

不過一個稱職的維運通常可能還會給力的幫忙

  • 幫忙上補釘或是緊急修復系統異常
  • 日常的系統底層服務或軟體更新
  • 協助啟用新的附加功能,譬如加密傳輸

ECE 基本維運除錯

ECE 目前體驗下來的心得是有好用方便的 UI,而且透過 Docker 容器化的配置也解決了一部分早期分散式系統會遇到的多租戶 (Multi-Tenancy)、腦裂 (split brain) 等等關於實體資源分配搶奪的問題,缺點大概就是目前還沒有 logstash? 不過這次 30 天體驗也沒怎麼使用到,其實大多狀況看起來也都可以處理得很好?

接下來會示範怎麼在不影響原來的服務的前提下,怎麼安全的去維護 ECE 中的元件服務。透過 Cloud UI 的介面,可以初步方便簡單觀察各個服務叢集目前的狀況,符號會有三種顏色,綠色正常、黃色警告、紅色不正常。

符號會有三種顏色,綠色正常、黃色警告、紅色不正常
DeployHealth

正常在做維護或除錯的時候,理論上不應該影響原來系統的運行,會影響的話現在的 SA/SD 就應該去撞豆腐了? 接下來的示範中目前有三個可用區域,假設我們今天要進行第二個可用區域的相關維護。

第一個步驟進到 Allocators 選單找到第二個可用區域並啟動維護模式。

Allocators 選擇 zone 2 進行維護
Maintenance

啟動後會發現只有一個服務節點是只存在這個可用區域,這就是這次要移動的對象,有兩個 zone 以上的不需要移動,因為會有 Tiebreakers 幫忙自動做 HA,所以在真的停機之後會影響的就是這個節點的服務。

找出在這個可用區域且只有 1 zone 的服務
EnableMaintenanceMode

嘗試進行移動
MoveNode

移動的時候可能會發現一點小問題
Error

會發現是沒有對應的可用區域可以移動,這邊就先簡單修改 Tag,把 highCPU 改成 false 就可以移動了
ModifyTags

移動完成後假裝進行維護,把 Docker 停掉並重開機
PerformedMaintenance

會發現可用區域就不見了
PerformedMaintenanceZone2

等重開機完成後啟用 Docker 取消維護服務後,Tiebreakers 會自動讓節點服務恢復,收工 🎉🎉🎉
Success

High Availability

ECE 的高可用性主要是透過可用區域 (availability zones) 來做到容錯與高可用性的,可用區域可以是任何雲端或是實體機台,每個區域皆由一或多個配備獨立電力、冷卻系統及網路的資料中心所組成,且不被其他區域的狀況影響,像是如果地震導致台北區停機,東京區系統應該還是要維持正常。

ECE 配置可用區域

安裝時透過 --availability-zone 這個指令來加入可用區域,安裝步驟如下:

安裝第一台,跟之前一樣安裝完之後會有帳號、密碼還有 token 相關訊息,記得存好,指定 --availability-zone myzone1

bash <(curl -fsSL https://download.elastic.co/cloud/elastic-cloud-enterprise.sh) install --cloud-enterprise-version 2.1.1 --availability-zone myzone1

安裝第一台成功的訊息
HAInstallSuccess

安裝第一台成功
HAZoneOne

安裝第二台,會用到剛剛安裝成功得到的 token,剛剛存下來的訊息也有提醒我們要記得去設定角色,指定 --availability-zone myzone2,安裝完成後透過 GUI 設定相關的 role。

bash <(curl -fsSL https://download.elastic.co/cloud/elastic-cloud-enterprise.sh) install --cloud-enterprise-version 2.1.1 --availability-zone myzone2 --roles allocator --coordinator-host <IP> --roles-token <TOKEN>

安裝第二台成功
HAZoneTwo

透過 Cloud UI Runners 去幫新的 Runner 配置角色
HARunners

直接全部勾選
HARunnersUpdateRoles

安裝第三台,如果想先指定相關的 role,可以透過指令在第一台先產生特定 token: curl -k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u admin:<PASSWORD> https://localhost:12443/api/v1/platform/configuration/security/enrollment-tokens -d '{ "persistent": false, "roles": ["allocator", "coordinator", "director", "proxy"] }'

用剛剛產生的 token 安裝第三台: bash <(curl -fsSL https://download.elastic.co/cloud/elastic-cloud-enterprise.sh) install --cloud-enterprise-version 2.1.1 --availability-zone myzone3 --roles "allocator,coordinator,director,proxy" --coordinator-host <IP> --roles-token <TOKEN>

產生成功
HAZoneThree

建立 Depeloyments

配置完可用區域後,就可以建立一個 Depeloyments,選擇 2 zones 測試。

建立一個 Depeloyments
HACreateDeployment

建立成功後會發現另外一個 zone 多出一個 Tiebreakers、Master-eligible 的標籤,所以可以看出 Production 環境最少就是需要三個可用區域,選了 2 zones 的時候會自動把第三個設定成 tiebreaker,決勝局 (Tiebreakers) 的機制在 ECE 中是用來避免分散式架構中的 split brain,腦裂 (split brain) 是指在 HA 的系統架構中,兩個節點的溝通中斷時,本來對外是一個整體的節點分裂成兩個,並且開始搶奪共享的資源,導致系統產生錯誤或是效能下降。

一個整體的節點通常只會有一個 Master Node 主導,其他節點配合,所以需要透過配置 (n/2) + 1 以上的節點來確保法定票數 (quorum) 還有一個第三方仲裁者 (Tiebreakers),當 Master Node 故障出現分裂問題時,就可以透過投票的機制選出新的 Master Node 去取代,Master node 主要是負責新增建立索引、確認節點歸屬的 cluster、決定部屬新節點的位置,Master-eligible 標籤則代表不只有投票功能,也有可能會變成新的 master node。

決勝局 (Tiebreakers)
HATiebreaker

結論與建議

安裝教學文件

官方的相關建議

  • 每個可用區域中至少要有一個 Runner 有 director、coordinator roles
  • 每個可用區域中,可以有多個 Runners,確認各區域加起來有足夠的 allocator role 即可
  • 如果 clusters 夠多,可以讓 Master Nodes 不需要去處理檢索或是儲存建立索引的工作
  • 一台實體機只能容納一個可用區域,避免一台時體機壞了就讓系統停機
  • 狀況允許的話,特殊角色可以分別設置在獨立的 Runners,減少未來擴充時的問題
  • 至少每個可用區域都要有一個甚至多個 Runners 要有 Proxy Role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拍拍手喔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