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那個你,該成為工程師嗎 三分鐘斷捨離,讓每天都早點下班

me
林彥成
2023-10-14 | 7 min.
文章目錄
  1. 1. 評估職缺的方法
  2. 2. STAR 履歷優化
    1. 2.1. 盤點自己
  3. 3. 技術選型
  4. 4. 成長型心態
    1. 4.1. 個人成長
    2. 4.2. 職涯成長
  5. 5. 環境的影響
  6. 6. 讓他人成長
    1. 6.1. 給予他人回饋
    2. 6.2. 理解工作失誤

後疫情時代,軟體工程師薪資也開始一路爬升,第一次轉職 50% 成長的並不在少數。

前端、後端、DevOps、SRE 等各式職缺快速增加,只依靠過往教育體制並無法培訓出適合的人才,所以企業在選才上也碰到了一個瓶頸,少子化加上職缺數量提高,薪資也不得不慢慢向上抬升。

在小編剛畢業的前幾年,破百又不加班的純軟缺不多,現在 100+ 的缺滿地都是,天花板也開始刷新,已有看到上限 1000 的職缺

當轉職成為工程師成為當代顯學的今天,我們真的該轉職成為工程師嗎?

目前常見的轉職學習方式也非常非常多,像是資策會、社群讀書會、Code Camp、家教、補習班。

有個明顯的評估方式是這樣,若一至兩個月的課程真的有效,那為什麼要花四年養成一個資工系學生? 那兩個月其實是一個開地圖的過程,剩下還是要靠自己動機跟學習能力去補。

值得反思的是,如果連開地圖這件事都要靠上課,真的是對這個領域有興趣嗎 😅😅😅

也許你以為成就你的一切,都不能真正定義你
芭比

評估職缺的方法

轉職前可以先想想的幾個問題:

  1. 為什麼想換工作
  2. 為什麼想換產業
  3. 之前工作角色與內容
  4. 是否有空窗期,這段時間在做什麼

面試前可以先想想的幾個問題:

  1. 為什麼對這間公司感興趣?
  2. 了解相關產品與服務嗎?
  3. 現在薪資、預期薪資
  4. 最快可以上班的時間?

比較兩間公司可以想想的幾個問題:

  1. 公司規模以及人數?
  2. 工作上舒服嗎?
  3. 如何形容現在的公司,同事的個性跟公司文化是否吻合,哪種職位在公司最有價值?
  4. 上班的工時,節奏與步調?

面試前,詢問面試的型態,雖然工程師的面試大部分都會請技術相關人員到場協助,但小編也是有遇到很沒 sense 只請 HR 跟搞不清楚狀況的上層主管來面試的公司,所以提早詢問面試的型態及與會人員也是一個評估跟準備的方向。

STAR 履歷優化

履歷撰寫部分,語句中盡量包含 STAR (S 情境、T 任務、A 行動、R 結果),並且要注意語句再優化,由於現在履歷都是寫在 104 或是 linkin 這樣的網路平台上,所以我們必須先通過搜尋引擎的篩選,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履歷必須有 JD 中的關鍵字,會比較有機會呈現在雇主的面前,再來就是盡量讓沒 sense 的人都可以看得懂。

在什麼情境下,透過怎麼樣的行動去完成任務,最後的結果如何?

例如: 串接 API 。這樣的敘述也是會被說描述不清楚 (當然個人判斷這種主管就有點危險?)。

如果也需要讓這樣的人都可以看懂,可以寫成串接會員系統 API 並加上量化的資訊,譬如會員系統 API 每天平均使用人次,這樣可以幫沒 sense 的人更快速的了解與評估我們的技術能力。

盤點自己

軟體開發前的思考完整度可能決定很大一部分的結果,所以清楚完整的表達想法也是工程師該有的訓練。

  • 清楚:代表著簡單易懂的打到問題痛點
  • 完整:除了解決基本問題外還額外考慮例外的狀況

被問問題時可以聽出問題背後真正想了解的,目的是釐清問題和可用資源,畢竟連問問題的人可能都屬於不擅表達的部分,若是沒有進一步確認相關需求,很可能回答打不到痛點。

  1. 自我介紹的部分,透過強調履歷相關的部分,說出為什麼適合這個職位
  2. 離開前一間公司的原因? 要看看是不是有沒有辦法克服的部分

在決定前可以問自己關於工作方面成就感的問題:

  1. 感覺到成就感的事情?
  2. 參與的腳色?
  3. 這樣的成就是怎麼達到的,使用的特質與態度?

可以使用神奇的斐波那契數列打分數 1 2 3 5 8,像是:

時間完成事項參與角色特質態度得分
2015 - 2017網站開發基礎知識與技能培養開發者學習並決定發展領域3
2018 Q1-Q2導入 Trello 專案管理,使專案進度透明,降低溝通成本介紹以及協助導入教學、分享新知5
2018 Q3-Q4系統原型開發以及環境建置開發者決定架構及開發5
2019 Q1-Q3將地端系統上到 AWS 以及持續開發其他內部系統開發者擴大專案範圍8
2020 Q1-Q2加入新團隊並在短期內開發系統原型,共同討論合作方式增加產出開發者增加影響力8
2020 Q3-Q4同事離職,協助交接系統並穩定上線開發者逆轉形勢5
2021 Q1-Q2將專案自動化測試完善,開始舉辦內部讀書會介紹以及協助導入教學、分享新知8
2021 Q3-Q4PM 和資深同事離職重新適應新同事,疫情影響工作樣貌開發者接受變化3
2022 Q1決定轉職和協助帶領新人Mentor教育下一代5
2022 Q2-Q4交女朋友男朋友探索未知領域8
2022 Q4第一次做 3D 相關專案,拿到了一個獎金不多的部門獎項開發者探索未知領域5

技術選型

運氣蠻好的,小編轉職前端工程師後的這 5-6 年都踩在對的必修點上,分享一下我在選型上的考量

  1. github trend 可以定時去看
  2. 訂閱相關電子報,像是 react status
  3. 跟著函式庫或框架的官方建議走
  4. 能不能減少 code,從架構上來降低維護的複雜度
  5. Github 上更新的速度以及更新的註解夠不夠
  6. 前端社團偶而關注常在 medium 上發文的大大
  7. 看高薪的職缺在官網或是 104 上需要什麼技能
  8. 就算不想換工作也要去厲害的公司面試看看
  9. 新的一年就用年度當關鍵字搜尋就會看到下圖

roadmap
圖片來源: https://github.com/adam-golab/react-developer-roadmap

成長型心態

如同前面所提,舊教育體制無法培訓出適合的人才,所以大多需要個人的學習跟成長心態。

當心態正確了也就會在各方面成長,畢竟很少人可以做到不一致的生活,不一致指的是想的、做的、說的、認同的可以切分。

什麼是成長型心態? 在個人心態上該有的是主動積極、以終為始的概念。

  • 主動積極
    • 自覺,知道能力後要去努力
    • 良知,公司綁的住人綁不住心跟生產力
  • 以終為始
    • 要有想像力,想像未來可能成為的樣子
    • 獨立意志,並非社會說什麼好就好,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

以終為始談的是達成目的這件事,實際上也可以分成心智上跟實際上兩階段

  • 心智上的創造: 在心中勾勒出目的,思考清楚自己的角色,去定位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 實際上的創造: 在外在環境上,要學會去評估重要的事情,養成好的習慣

個人成長

  • 一次做一件事,就像工作上不能同時有兩個主管,要找到當下最重要的小事
  • 雙贏思維,其實沒有必要犧牲什麼,可以悠哉工作也可以成長薪水
  • 習慣養成,行為一再重複就會變成習慣,卓越會是一種習慣

職涯成長

如果是想要成長,就要讓努力被看見。

  • 職涯是你的不是老闆的,怎麼發展大多只能靠自己
  • 履歷要寫就直接公開然後去打搜尋排行榜,請大家協助轉發
  • 觀察表現好的同事都怎麼表達,要懂得包裝和表達自己做的事情
  • 給周邊的人適當的期待

要怎麼讓老闆提攜你而不是提攜其他人?

反過來想就是老闆為什麼要提攜你,首先要告訴老闆,你想要被提攜!

  • 你能做什麼?
  • 你想做什麼?
  • 你想得到什麼?
  • 誰會就帶誰來開會

環境的影響

小編在出社會後也待過幾間公司,同事、主管、專案狀態絕對是會直接影響軟體工程師的發展。

一個重點,現在的主管就是這份工作的職場天花板。

在學習的過程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重複對方做得好的部分

  • 同儕的價值則會顯示在日常教學相長、交友圈。
  • 看見老闆到這個位置的原因,也許老闆只是幸運,幸運會是一個成分,但如果沒有能力,並不會走到這個位置。

如果主管只是第一階的主管?

  • 可以把他當職涯上的顧問
  • 戰場很大可以不用把目標放在這間公司

讓他人成長

當成為資深一些的職場人後,也會需要練習讓他人成長,比起偷懶直接給予答案,比較好的方式也許是評估是否有那個心力去引導。

  • 訓練的過程要容忍另外一個人可以做的沒有那麼好

常見的問題可能如下

  • 現在做好了哪些?查到了什麼相關資訊?
  • 過去碰上類似這樣的問題時,是如何解決的?
  • 知道自己必須做什麼嗎?在這種情況下,什麼可以拿來當解決方案?

給予他人回饋

在還沒放棄對方之前,可以觀察一些現象並且提醒。

  1. 確認錯誤分類
  2. 理解發生錯誤的原因
  3. 有效的溝通與避免

對於錯誤來說可以分成有價值、沒價值的兩類

  • 無法帶來學習成長的低級錯誤
    • 寫錯字
    • 重複問一樣的問題
    • 做過的事情無法學會
  • 有價值的錯誤
    • 能依據反應修正行為
    • 犯錯後能夠增進判斷能力
    • 成長來自更好的做法

理解工作失誤

職場上會被教學是教的人自己來或給其他人來都比教你還累才會選擇教你。

訊息講了,但傳遞效用遞減,聽的人只聽部分外加自行轉化。

  • 找出顯性、隱性的原因
  • 從結構或流程去了解不斷犯錯的原因

工作上的顯性失誤

  • 知識不足: 透過文件、Google 的能力協助
  • 技巧不足: 練習、睡飽
  • 規則不理解: 透過 SOP 並且確實遵守

隱性錯誤來自於無知,不知道問題在哪? 不知道該怎麼重現問題?

如果要找一個討論問題的人,必須先準備好問題、必須先碰到過問題,也代表在這之前就必須有能力動手重現。

  • 不知道自己原來不擅長
  • 不知道做事情的原因與目的
  • 犯錯後沒有紀錄和改善
  • 確認的系統和檢核的機制可能有點問題

最後來小小結語一下,對工程師來說重要的事情是要練習

  1. 解決問題
  2. 把解決不了的問題交代清楚給有能力的人解決

在流程上請減少浪費工程師的時間,工程師就能夠做更多的事情,常做的事情就流程化、標準化,逐步的自動化。

資深工程師並不會是小叮噹,只是工作比較久踩過的雷比較多所以直覺比較準,不一定比較厲害,但永遠都會是大雄遇到問題時能一起陪伴的好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拍拍手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