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引擎與社群媒體策略 利用 Socialbakers 分析工具與 Google Sheet 收集數據

me
林彥成
2019-08-13 | 11 min.
文章目錄
  1. 1. 社群分析與行銷策略:5W1H
    1. 1.1. 社群行銷戰略
    2. 1.2. 社群行銷戰術
    3. 1.3. 社群行銷心理
  2. 2. Socialbakers 資料抓取方法
  3. 3. 地方性社群與行銷
    1. 3.1. 數位外交行動計劃
  4. 4. 再行銷與數位廣告
    1. 4.1. Facebook Pixel 追蹤與再行銷
  5. 5. 未來趨勢:聊天機器人與 AI
    1. 5.1. 聊天機器人實作

在數位行銷和社群媒體經營的世界中,了解競爭對手和目標受眾的行為是一項重要技能。

本篇文章介紹了如何使用 Socialbakers 這款社群分析工具,配合簡單的 JavaScript 代碼,將社群平台(如 Facebook)上的數據抓取並匯入 Google Sheet 進行統計分析。

這項技術對於個人研究和觀察非常有用,但請記得遵循合法和道德規範,不進行商業用途。

社群分析與行銷策略:5W1H

社群,是人因為目標聚集

在運用社群媒體數據時,了解受眾的基本特徵與行為至關重要。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制定你的社群行銷策略:

  • Who: 目標受眾是誰?他們的年齡、性別、興趣等。
  • What: 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是增加曝光還是建立品牌忠誠度?
  • When: 何時是最佳的發佈時機?是否有節日或事件影響?
  • Where: 哪些平台或渠道最能接觸到你的受眾?例如,Facebook、Instagram 或 YouTube。
  • Why: 為何進行這樣的行銷活動?明確目標會指導行動。
  • How: 以什麼方式進行推廣?是否透過有影響力的 KOL 或是創意廣告來吸引受眾?

接著透過像 Social Backer 的統計,從最多人使用的社群工具來觀察當地人在意的是什麼。

如果目標是年輕人 (me),也可以從 IG 來著手,像是反送中屬於社會議題,至今兩個月左右已經有了 11 萬的 hash tag,值得好好關注 (香港人口 700 萬)。

instagram-hash-tag

社群行銷戰略

我認為做很多事情起心動念是很重要的,戰略就屬於這個層面,很多時候可怕的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錯方向 Orz

那起手式就從每個人都很熟悉的提問方式: 5W1H 開始看起,

  • Why:是我覺得最重要的,做任何事情都要知道自己為何去做,那我們大量曝光的目的在哪裡?是要賺錢或是傳道?
  • What:我們擁有什麼? 能夠做什麼? 常見的基本款就是用 STP 去分析,看看定位在哪? 區隔在哪? 目標在哪? 也可以透過觀察及蒐集相關數據看有無趨勢,盡可能在背景知識及材料足夠的情況下才去做 4P 的評估~
  • How & Where:關鍵在於要在哪裡然後如何去打到受眾? 不管是線上線下,實體虛擬,廣告或是到達頁面,那在現在這個手機時代和傳統的方式有何差異? Donuts 巧妙的運用香味及聲音還有結點的組合技來進行攻擊,那可以思考的方向是在不同的節點是否有更多不同的做法和心理操作?
  • Who:誰是我們的 TA 那要怎麼找到 TA 進而讓我們的訊息打到 TA,那可以簡單的想像 TA 會是一個濃度的問題,越濃的地方越容易找到,這方面可以透過各種統計數據去推敲哪裡濃度較高~
  • When:什麼時候該去推廣相關事情?穩定重複發生的事件,就該提早做好準備,像是情人節的保護費;突發狀況但爆紅的事件,足夠的宅力以及追蹤相關大大,在第一時間及時做好相關對應動作;平時常蒐集歷久不衰的經典,這時候沒什麼特別好做的就可以做這個;觀察社會現象並給被動者一個逆襲的機會;

生活中其實很多小事物值得好好關心,越是了解自己也會越了解身邊的人進而更了解社會~

  • How much: 要記得評估我們有多少時間和金錢可以利用,有多少時間多少錢做多少事,將有限資源產生的效益最大化~

社群行銷戰術

  • 對象性: 由於每個人有興趣有意義的定義都不相同,所以針對不同的 TA 投放的訊息要有對象性的投放,廣效的範圍攻擊通常攻擊力不強
  • 社會特性: 台灣是一個易燃的社會,找到燃料了解燃點,我們就只需要準備火柴
  • 經營: 把個人當成品牌經營 -> 積極在社團做相關活動經營練習 -> 社群的經營 (了解 KOL 的優勢劣勢並透過 KOL 讓系統自行運作)

社群行銷心理

訊息爆量,所以訊息需要快速短暫的爆擊,攻擊力強又有效率

  • 一頁式的到達頁面
  • 資訊圖像化
  • 洗腦品牌色印象(紅色包裝的舒跑應該是盜版的或著不是運動飲料)

除了數據分析外,理解受眾的心理也是成功的社群行銷關鍵。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心理策略:

  • 非理性期待: 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所以並無法用我們自己的角度推測他人行為
  • 信任度: 要知道人為什麼會在特殊層面信任你,盡可能在這方面滿足對方
  • 虛性和諧: 即使對方再沒用,只要能靠幾句話或是請杯飲料來達到降低工作量,何樂而不為,但如果得到的成果反而是扣分的,請果斷放棄
  • 操作共感性: 同理別人同時也讓人可以同理你的感受,有意義感有夢想有感覺才有機會推動行為

情緒曲線

  • 景正負我你 (by 許皓甯)

推薦一個 google 免費線上數位行銷技巧培訓,底下是實體課程其中一門課程投影片參考:

做好簡報說個好故事

Socialbakers 資料抓取方法

首先,通過 Socialbakers 的分析平台,你可以選擇你感興趣的 Facebook 粉絲專頁,並抓取其粉絲數量等關鍵數據。

舉例來說,透過下面的兩個示例連結,我們可以抓取泰國與韓國的社群數據:

  1. 泰國連結
  2. 韓國連結

hicharts-data

利用 JavaScript,可以抓取圖表中的數據,將其轉換為 JSON 格式,並進一步將這些數據導入到 Google Sheet 進行詳細分析。以下是抓取資料的基本程式碼範例:

1
2
var yValues = chart.series[0].data.map((data) => [data.y]);
JSON.stringify(yValues);

抓到之後,我們可以透過 google 開放的 App Script,把剛剛得到的資料貼進來執行,就能夠匯入成功。

google-app-script
sheet-analysis

程式碼如下,第一欄為日期,所以我們從第二欄開始匯入。

將資料匯入 Google Sheet 使用 Google Apps Script,這樣你就能輕鬆將資料導入並進行後續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function myFunction() {
var arrayKo = [
[2126900],
[2127537],
[2127869],
[2127856],
[2127684],
[2127530],
[2127575],
[2127604],
[2127494],
[2127392],
[2127441],
[2127469],
[2127468],
[2127453],
[2127504],
[2127529],
[2127784],
[2127701],
[2127609],
[2126818],
[2126062],
[2124417],
[2120241],
[2118302],
[2117611],
[2109668],
[2099853],
[2092609],
[2088067],
[2071181],
[2050875],
];
var arrayThai = [
[2437107],
[2437495],
[2437827],
[2438062],
[2438283],
[2438526],
[2438877],
[2439208],
[2439553],
[2439795],
[2439998],
[2440106],
[2440274],
[2440465],
[2440566],
[2440688],
[2440992],
[2441390],
[2441917],
[2442219],
[2442444],
[2442929],
[2444325],
[2444827],
[2445387],
[2445720],
[2446088],
[2446396],
[2447244],
[2448251],
[2448905],
];
var sheet = SpreadsheetApp.getActiveSpreadsheet().getActiveSheet();
// getRange(row, column, numRows, numColumns)
sheet.getRange(2, 2, 31, 1).setValues(arrayKo);
sheet.getRange(2, 3, 31, 1).setValues(arrayThai);
}

這些操作對於需要進行短期社群觀察的個人來說是非常方便的,當然,若你有長期需求,使用付費版本將是更穩定的選擇。

地方性社群與行銷

除了全球性的社群平台,地方性社群(如台灣的批踢踢或香港的連登)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特定的社會議題上,這些社群能夠迅速擴散訊息,並引發關注與行動。

例如,香港反送中的討論和籌款活動便透過地方性社群的力量在短時間內募集了大量資金。

lihkg

此外也透過社群的推廣,在短短三小時時募集了 190 萬美金,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的要好好努力賺錢,不對,是不可以忽視網路的力量。

在網路上沒有被遺忘的權力 (請輸入檢索詞 WWW)

gofundme

數位外交行動計劃

前陣子去聽了數位外交行動計畫的分享,就是一個社群媒體在外交上應用成功的案例。

這個組織在找到可以切入的問題點後,就從社群開始進入並逐漸擴大影響力,是個厲害的組織。

當然透過社群媒體的力量,也讓我們看見公民素養與影響力的展現,反之也看到運用社群軟體來分化社會的例子 QQ

再行銷與數位廣告

現今數位行銷的精髓之一就是再行銷(Retargeting),通過追蹤使用者的行為,進行個性化廣告投放。

例如,你曾經在某個購物網站上瀏覽過某個商品,之後你就會看到相關的廣告出現在 Facebook 或 YouTube 上,這是利用行為數據來提高廣告轉換率的策略。

天啊,我被綁架了嗎?

最近越來越有種在網路上很裸露的感覺,事情是這樣的,主要發生了兩件事:

  • 最近點了一下藍鯨的機票,結果臉書上就不小心看到了藍鯨機票的特價訊息 (來自 skyscanner(幹連地點都這麼準(靠腰也太裸露了吧。
  • 過了一陣子,因為最近發現溝通成本過高,時間限制下不得已選擇放棄隊友,開始慢慢自己 carry 後端,於是多讀了一點 node.js 的東西,然後就在 Youtube 上看到了 The node js master 的課程推薦(幹連語言都這麼精準。
  • 其他大概就是點過購物網站後,hotmail 的側欄會出現上次觀看的類別(像是最近剛逛了 ssd 所以就被推 3c,或是臉書裡面會看到 ssd 的特價訊息

才慢慢驚覺,天啊,原來這就是廣告,我們就這樣被貼標籤了。

再來每個 Campaign 都會依照需要來決定這次的 Objective:

  • Branding 也許需要的只是流量,下的條件可能相對簡單,像是 25~30 歲位於台南,計費也許是用 CPC (Cost per click) 來計費
  • Retargeting 已經付了比較貴的廣告費,也針對特定的目標對象進行再行銷,也就是打了一次,再打一次 xddd 精準的通常都會期待 TA 能有進一步的發展,比較可能就是用 CPA (Cost per action) 來計費
    • Behavioral targeting 比較進階一點透過使用者過去瀏覽網路的行為及路徑,找出潛在消費需求 (像是中槍的機票推薦,進一步也可以把廣告素材綁到廣告識別碼上面
  • 當然 APP 的話還有 CPI (Cost per install)

後來好奇點了一下廣告上面的小按鈕,才發現竟然不是 google 而是 criteo,目前 EC (電子消費) 的廣告投放幾乎都是他們的天下。

那怎麼將訊息打到目標對象,首先還是需要定義目標對象,然後研究他們

  • 何時上網?
  • 喜歡什麼?
  • 什麼人事物對目標對象有影響力?
  • 使用什麼社群媒體?

上面這些才是核心,然後在不同的媒介上投放的訊息就會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是統一風格的重要,統一可以表現出一個形象,只要形象打到了,就會知道是你。

像是品牌標誌的使用方式,字形或色彩,比較容易忽略的是語調,這樣才不會跳痛或是覺得是不是小編請假了,在很多社群媒體上,我們下意識都會先看到圖才看到帳號,所以讓別人記得你的形象,這才是品牌。

Facebook Pixel 追蹤與再行銷

那究竟是在什麼環節上被偷偷地貼標籤,答案就是當我們瀏覽網頁並進行動作的時候。

在好奇心驅使下,剛剛我也產生了一個 pixel,並且在 google tag manager 中的觸發條件設定了所有網頁瀏覽,然後神奇的就可以在 Facebook 的監控頁上看到了。

也就是說我們設計了一個情境,並把情境跟 Facebook 結合,這樣在觸發的時候,Facebook 就可以得到相關的訊息,進而進行後續的廣告活動,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 Campaign 。

沒錯,出賣我們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的動作,還有我們常被推薦的那個網頁。

怎麼避免裸露?

使用無痕,這樣我們的 Fingerprint (註) 會不一樣,比較變態的殭屍 cookie 好像不常見所以就忽略了? 另外也可以選擇使用上古神器,也就是地表最強 Chrome 的安裝器 IE xddd 聽說因為真的太爛了導致很多功能都不支援也就不會有後續問題了 xddd

註: Fingerprinting is a technique, outlined in the research by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of anonymously identifying a web browser with accuracy of up to 94%.

未來趨勢:聊天機器人與 AI

故事回到 2008 年,Google 在 2008 年推出了 Andriod 的第一個版本,三年後的 2011 年大家普遍開始理解什麼是智慧型手機,那個薑餅人 andriod 2.3.3 Gingerbread,htc 也從那時候開始逐漸邁向巔峰。

當大部分人還在用功能型手機時,還記得大學同學買到潮潮 desire 就立馬獻寶??? 由此可見當時智慧型手機在大家心中的地位,以及大家對智慧型手機的期待~

htc

我也在推甄上研究所的時候,用爸爸公司的購物金買了一隻 LG P350 算是一個低階的入門款,也用他開始我的 Andriod 開發之旅,從那時候開始很多方便的服務開始出現。

像是我們開始出現了通訊軟體,我們擁有了能夠定位的網路地圖,漸漸我們漸漸不再用 MSN 和 BBS,漸漸我們不再使用紙本地圖,網路也從 2G -> 3g 到了現在 4G,幾乎每個人都擁有能夠上網的手機了,APP 數量增加的速度也遠超過大家的想像,大量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譬如說:

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情,關掉手機的鬧鐘,接著打開 facebook 看一下,然後是確認行事曆,啊下雨了,今天跟朋友約好的地方離捷運站好遠,用個叫車 APP 吧?早餐不知道吃什麼才
好,用 google 地圖查查附近有什麼好吃的早餐吧?欸!好像是 IG 熱門打卡景點,就決定是你惹

就這樣 APP 進入了一個爆炸進步的黃金年代…

故事來到 2018 年,如果說從 2010 年開始的 10 年是 app 的黃金年代,也許 2020 年開始的 10 年會是聊天機器人的黃金年代,今年是 2018 年,google io 在幾小時前 demo 了 AI 機器人 目前可以做到的事情,不看還好,一看了突然覺得,靠~真的假的…

除了把世界棋王電到不要不要以外,我們可以竟然讓機器人幫我們撥電話去預定一些事情了??!!!! 這其中有一些爆點:

  • 可以理解我們心中期待
  • 可以知道我們想要什麼
  • 可以幫助我們完成目的

那回到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又可以做些什麼來跟上潮流呢?不會 AI 也沒關係,畢竟沒看過豬走路也吃過豬肉,常用的通訊軟體之中,好像就藏了一些小祕密,像是 Line 或是 Facebook 其實都提供了聊天機器人的服務,那又可以做到什麼呢?先看個趨勢,從 Chatbot Marketing 這個關鍵字去查可以看到一篇文章,重點如下:

  • 28.2 trillion mobile messages are expected to be sent in 2017. This number is about double the amount of messages sent in 2012.
  • The open rate for mobile messages is a near perfect 98 percent, which is exponentially higher than the 22 percent rate emails employ.
  • Six of the top apps used globally are messaging apps.
  • Retention rate of messaging apps is about double the amount of other types of apps.

看不懂英文沒關係,翻譯年糕:

  • 推測去年大概傳輸了 28.2 兆則訊息,約是 2012 年的二倍
  • 通訊軟體的已讀率 98% >>> Email 的 22%
  • 熱門 apps 中前 6 是通訊軟體
  • 通訊 app 有 2 倍的可能會被留下來

目前 facebook 和 line 兩家目前都有提供 API,當整合有限狀態機進去時,會有什麼樣的變化?

也許我們就能把分散功能整合在一起,像是透過 messenger 預定航班, 收到航班預定確認時,就馬上透過過去按讚的習慣來推薦旅館景點和交通方式等等資訊,以往這些功能都分散在不同的 app 中,現在彷彿出現了新的可能?

對於這種目標指向且有程序性的問題,首先範圍已經很限縮,並不像閒聊會有奇怪的斷句,所以只要做到特定限制下,讓使用者得到想要的資訊我覺得並不困難?也就是有限狀態機的概念,就只是在不同的狀態間移動,所以我們就可以做到在通訊軟體這個出奇蛋中,一次完成三個願望(誤)

聊天機器人實作

機器人後端的實作可能為

  • 串接 skyplaner 的 API 接著顯示相關結果
  • 透過金流系統串接直接下定
  • 信箱服務串接像是 gmail 在收到信時可以搭配 google map 自動推薦旅館及遊程和當地交通方式

如果需要收集消費者相關資料並自行推播相關產品的話,可能需要寫一個 backend service 來串接整理相關資訊,大致上就是我們收到 facebook || line 傳來的 user, id 及訊息,接著透過訊息來撈取相關資訊進行回覆,同時也偷存下這個使用者的相關資訊以便未來分析,甚至也可以考慮直接使用 facebook 本身提供的 messenger 廣告服務?

不會寫 code 也可以?也許大家以為實作出一個聊天機器人會需要很多背景知識,但已經有一些技術宅幫大家克服難關了像是 Chatfuel 或是 Manychat 這樣的服務,使用起來都是號稱十分鐘內就可以做出來了!!!

試了一下真的超簡單,歡迎各位大大跟我的粉專聊聊天喔 xddd 心動了嗎? 快去試玩吧!xddd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拍拍手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