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最重要的就是: 我們現在嘗試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從使用者出發
回想使用者歷程、痛點、使用流程、使用軟體應用的情境,也許是剛性需求也可能只是想要消耗時間。
搭配 Deadline 服用後會得到縮小範圍後的問題
運用資源去驗證問題
- 找相關人員得到任何有幫助的資料或進行任何協助
- 開源專案通常會用 Lightning talks
使用者訪談
國族民情研究
為什麼會選擇社群電商,沒理解錯的話,應該是下面兩個理由:
- 東南亞社群媒體的興起
- 東南亞習慣透過社群進行購買行為,社群電商其實就是聊天 + 買東西
其實小編本人也是數位外交協會的志工,協會也因為發現了這樣的狀況,選擇在今年深耕越南。
為了讓做的事情更符合地方,協會大量的接觸並與在台的越南人進行合作,在 Shoplus 剛到越南時,也透過大量的使用者訪談與觀察,覺得有興趣多了解的話可以參考 Double Diamond。
解決方案的選擇
如果使用者本來就在社群平台上花很多時間,隨著開發中國家的發展,社群平台 MAU 趨勢也無懸念的會一直往上。
- Facebook 2498M
- YouTube, WhatApp* 2000M
- Facebook Messenger 1300M
如果在不改變使用者習慣的前提下,既然用戶也都在平台上那麼平台就該是一種通路,IG 在部分市場也推出了直接購物的功能,Google 地圖也推出了 My Business 讓商家可以在地圖 APP 上與消費者互動。
其實我認為網路通路是雙面刃,雖然減少了實體的店面成本多了價格彈性,但因無法接觸實體產品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透過對話解決顧客疑問變成必要的一個方向,83% 的人曾經透過聯絡官方帳號詢問相關事項,畢竟對於使用者來說:
- 使用 chat 方便快速
- 單一介面
- 容易上手
- 更像是在跟人互動
- 比起 email 等方式更加及時
- 支付更方便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 XX Pay 出現)
- Line Pay
- Facebook Pay (台灣還不能用)
- Apple Pay
- Google Pay
社群之於大多數的企業來說:
- 品牌認知形象營造
- 行銷人員的行銷手段 (Line 集點卡)
- 如果使用 Chatbot,更新改版成本較低且方便快速
Satya Nadella 更提出了對話即平台 (Conversation as a Platform) 的概念,對於較小且有成本考量的商家,直接使用這樣的系統應該會是不錯的選項,缺點是後續跨平台的分析跟再行銷上可能?也不像傳統網站那麼容易。
觀察情境與問題
- 社群電商不會只是看規格,更多的是會看賣家本身的特質
- 買家會同時買很多一樣的,晚到的就退貨
- 買家會問很多問題,可以加快送貸?這衣服瘦的人穿好看嗎?鞋子要買剛好大小的嗎?
- 透過一些 Data 的模組來幫助商家了解如何推廣
- 透過聊天對話進息交易,小編透過跟直播主的聊天紀錄整理訂單
- 對話式商務發展後,主要就是人力成本問題,如果 500 筆訂單,就需要
500 * N
次的回覆 - 開發出購物車功能,卻發現幾乎不被使用
- 大量的 Facebook 社團就好像批踢踢的各種討論版一樣
- 會受時間的影響在過年期間,大部分的小編放假,社群電商的使用會大量下降
- 因為武漢肺炎讓社群電商逆勢成長
菲律賓 | 泰國 | 越南 |
---|---|---|
Facebook 瀏覽不佔網路流量 | 超過八成的商家會使用社群電商賣貨 | 買家為主的市場 |
習慣貨到付款 |
技術實作
技術實作上,以 Facebook Customer Chat Plugin 範例的程式碼可以看到相關的 code 其實也不用寫的很多,就是接到訊息後然後分析訊息。
自然語言處理在我求學階段,算是偏難的主題,隨著雲端服務還有機器學習的發展,現在應該進步很多,真正的問題應該在小語系沒什麼人做,iKala 就在這個部分找到切入點,為小語系做精準 Purchase Intent 的判斷,透過自動將關鍵字轉成訂單、機器人聊天提醒付錢,減少有很多需要手動的問題。另外 iKala 也有強大的資料處理分析能力,透過 Data-Driven 的行銷模組讓產品更加分。
其他相關的 Chatbot 有興趣研究的話:
- Facebook Customer Chat Plugin
- eBay Shopbot
- Apple Business Chat
相關討論
Q: 當地沒有一般的電商嗎? 為什麼社群電商還是可以生存?
A: 社群電商可以看成更方便的電視購物,直播主的戲劇性可能還更高一點,靠的是 KOL 本身的魅力
Q: 這應該也算是科技產品,請問是怎麼找到跟推坑第一批使用者?
A: 你是工程師對吧?
你們 PM 是不是不太夠力?我們也一樣沒有捷徑。
量化分析的話 Amplitude 這種工具一定要裝 (Amplitude, Mixpanel, Segment)
質化就是使用者訪談,回去問問你們 PM 多久沒做訪談了
Q: 跨國團隊語言溝通會有困難嗎?
A: 有時候甚至還用畫的,語言只是溝通工具
對了,團隊正在徵才,沒開出符合的職位也可以應徵,只要覺得能力夠也可以幫助團隊,就快去投吧!!!!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拍拍手喔 🤣